本報訊 記者任克祥報道: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創新民族工作體系,打造“同心上饒·石榴花開”民族工作品牌,促進全市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艷。
團結奮進有“凝聚力”。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各級黨委、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課程體系,納入大中小學校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全市基層統戰干部能力提升班學習內容,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宣傳教育陣地。2023年,全市打造了12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范學校。
優秀文化有“引領力”。在民族鄉村建設中融入畬族鳳凰、彩帶等民族文化元素,打造特有元素進村門樓、村文化大戲臺、畬族文化展示館等;培育出1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2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4個全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3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展示館和主題廣場;連續兩屆全省少數民族運動會獲金牌數居全省第一、第二位,參加全國第十、十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均獲得2個射弩項目二等獎等優異成績,是江西歷史最好成績。
鄉村振興有“驅動力”。積極開展第六輪市直單位對口支援30個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支持鉛山縣、橫峰縣開展全省第一批民族鄉村“富口袋+富腦袋”行動試點,圍繞“1+N”,即“1”個首位產業和“N”個特色產業的思路,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模式。
民族“三交”有“融合力”。多部門聯動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三項計劃”,創新打造“融情中華”“融入一家”“融合發展”的“三融”工作品牌。2023年,以“三月三”畬族文化系列活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十進”活動,舉辦大小活動50多場次,線下參與群眾近5000人次,線上瀏覽次數超過2000萬次。
服務管理有“保障力”。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納入城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將民族事務納入社會事務治理體系、基層事務治理體系,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相對較多的街道(社區)建立服務管理工作站23個,設立“無差別受理”窗口,積極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2023年,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解決住房、就業等實際問題120余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