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忙著采摘箬葉,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中草藥種植基地上,工人搶抓農時為藥材施肥。
林生有機茶文化生態研學基地,2000畝茶園連綿起伏,綠意盎然。
來料加工廠內,工人熟練地操作機器,趕制訂單。
養雞大戶王金成夫婦在深山養殖蛋雞12000只,日產鮮蛋近萬個,效益可觀。
村民吳細蘭將農產品加工成茄子干、辣椒干等特色美食,開辟增收致富新路子。
航拍婺源縣賦春鎮林塘村,阡陌縱橫的稻田、蒼翠的青山與錯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秀美鄉村畫卷。
甲路紙傘制作工廠里,裱傘工人在描畫扇面。
夏日林塘,滿山箬葉。近日,記者走進婺源縣賦春鎮林塘村,翠綠的箬葉如“地毯”覆蓋整座山村,郁郁蔥蔥,清香四溢。村民們正穿梭林間,忙著采摘箬葉,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林塘村生態良好,氣候宜人,該村將發展箬葉產業作為助農增收的突破口,引導村民開發房前屋后空地,種植箬葉600余畝,使箬葉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葉”。
“在探索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從實際出發,結合本地資源,以打造‘一村一品’為抓手,全面激發鄉村發展活力……”賦春鎮駐村第一書記陳航面帶微笑娓娓道來。
賦春鎮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引導和鼓勵轄區各村發揮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培育專業化、特色化、規模化特色產業,拓寬村民增收渠道,甲路紙傘、箬葉、茶葉、中藥材、油茶水果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品牌效應,繪就了一幅村美、民富、業興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甲路紙傘,是賦春鎮的一張亮麗名片。近年來,甲路村依托悠久的歷史文化,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甲路紙傘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甲路紙傘由早年的小作坊制作,轉型為多家集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傳統竹制紙傘企業。油紙傘產量連年遞增,解決當地村民就業150余人。由于甲路紙傘名聲在外,互聯網銷售也風生水起。僅在甲路村,就有16家農戶借此致富。如今,甲路紙傘不僅暢銷全國各地,而且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年產量30余萬把,年產值逾800萬元。
在嚴田古樟風景區,一列小火車鳴著汽笛行駛在阡陌間,游客吹著微風,滿目青綠,欣賞著美麗的自然風光,極具浪漫與詩意。自發展“一村一品”以來,嚴田村投資320萬元建設巡檢司秀美鄉村,以古村落、古驛道、古廊橋修復保護為主,并改建村道、河道,實施三線下地工程,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優美的生態環境,吸引北大教授投資2000多萬元在此打造鄉村休閑度假區,對村內15棟危房和已倒塌的老宅進行收儲、修舊和翻新,發展民宿和農家樂產業,實現了閑置房屋“變廢為寶”。隨著鄉村旅游的快速復蘇,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巡檢司村已成為省級3A級鄉村旅游點,游客紛至沓來,村民紛紛返鄉投身旅游產業。
放眼賦春,一個個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振興勢頭越來越足:獲評“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的林生有機茶文化生態研學基地,2000畝茶園連綿起伏,綠意盎然;對塢村中草藥種植基地上,工人正忙著為藥材施肥,田間地頭,呈現一片“熱辣滾燙”景象;鎮中心100余家來料加工廠內,伴隨著縫紉機的“噠噠”聲,工人熟練地操作機器,有條不紊、分工合作,越來越多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本報記者 吳菁 文/ 戴越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