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小社團,讓大學生活精彩紛呈
動感的音樂、熟練的滑行、迅捷的身姿……踩著輪滑鞋,輕盈穿梭在排列整齊的各色小樁之間,浙江大學學生輪滑協會滑出的,是年輕人的蓬勃活力。
漢服知識科普、漢服紙衣制作,社員們一起學習踏歌、相和歌、采薇等古典舞。“著我華夏服,展我華夏美”,這是陜西科技大學九歌漢服社成員們的共同愿景。
還有更多的青春身影,他們在理論天地學知踐行、在操場泳道激揚青春、在科技前沿砥礪前行……
作為高校文化中的一抹亮色,社團承載了無數大學生的興趣和夢想,是大學生專業拓展的創新平臺,也是高校組織育人、實踐育人的重要場域。相關調研顯示,83.42%的受訪大學生曾參與過校園社團等學生組織。其中,76.34%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社團為自己培養或發展了一項愛好,讓校園生活更充實。
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發展呈現哪些特點?什么樣的社團更能令學生心動?讓大學生活更加精彩紛呈,師生還有哪些新期待?盛夏時節,記者走近大學生,傾聽學子們的社團故事。
高校學生社團蓬勃發展
學院宣傳欄里,一張RoboMaster(機甲大師)交龍機器人社團的招新海報,點燃了上海交通大學學生楊之遠的機甲夢。對機器人設計的熱情讓他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交龍戰隊。在機甲聲隆隆作響的學生創新中心“刷夜”,與伙伴們爭分奪秒地進行頭腦風暴、測試程序……難忘的社團經歷,不僅令他收獲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讓他對工程師精神增添了深刻理解。
促使清華大學學生莊凌云報名參加登山隊的,是前輩們攀登烏庫楚雪山的一段紀錄片。“那令人震撼的風景和團隊精神深深吸引了我。我加入登山隊,與社團隊友共同為攀登計劃作準備,并經歷了無數次拉練、野營、攀巖等團隊訓練。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山的壯麗,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誼。”
一個個青春故事證明,豐富多彩的活動、志同道合的朋友、鍛煉自我的平臺,一直是學生社團吸引眾多學子的魅力所在。
多位高校負責學生工作的教師告訴記者,興趣激蕩下,高校學生社團近年來蓬勃發展,社團類型豐富、學生參與度較高,并呈現出專業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浙江大學團委副書記楊宗銀告訴記者:“一是學生社團類目更加細分,近兩年我們學校成立了學生江豚保護社團、調味茶社團等,小眾、精準、有特色,吸引了不少同學。二是更多學生將社團與專業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專業師資、場地等激發創意、助力成長。三是越來越多的社團緊跟時代發展、聚焦時事熱點、把握技術風口開展學習、討論與實踐,學生新能源協會、人工智能協會等不斷涌現。四是學生社團開展各類實踐性、公益性活動的數量和積極性提升,充分展現青年的責任擔當。”
“從現有結構和近年申請新成立社團情況看,文化體育類的學生社團最受學生喜愛。”蘭州大學團委創新發展與實踐中心主任田貫輝說。
在呵護興趣的同時,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更加看重自己在社團經歷中的收獲感和成長度,為未來錨定方向。
在中國人民大學清風學社,博士生尹世奇和成員們圍繞清史研究的前沿議題研討、承辦清史研究所青年論壇、編撰內部學術刊物《清風學刊》……學術火花不斷迸發。
在廈門大學鼓浪文學社,中國語言文學系本科生盛雪積極參與讀書漂流、與作家面對面互動,還作為工作人員參加了“新南方·鼓浪杯”文學創作與評論大獎賽。在社團活動中,盛雪不斷加深自己關于文學價值的思考,并堅定自己學習文學的信心。
“社團可以讓大家盡情放飛想象、發揮創意,滿足自己對大學、對青春的美好想象。”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學生吳致遠道出了學子們的心聲。
以豐厚藝術資源滋養校園“新綠”
“轟隆,轟隆隆……”前不久,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里,一場“暴風雨”接近尾聲。隨著大幕緩緩降落,北京師范大學北國劇社的大學生演員陳兆伊深深鞠躬,沉浸在戲劇藝術的力量和美好中。
前不久,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派出專業團隊精心指導,并負責各類舞臺保障工作,終于成就了這臺人藝舞臺歷史上的首次學生演出。
與北國劇社一起走出校園、登上更大舞臺的,還有一批優秀高校文藝社團: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海棠之花”大學生藝術團與北京歌劇舞劇院排練合作的舞蹈《京燕啼春》;中國音樂學院小莎戲劇社在北京歌劇舞劇院指導下創作演出的原創音樂劇《和平守望者》;北方昆曲劇院與北京大學學生京昆社合作演出的昆曲《牡丹亭》……得益于“‘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文藝行“大團小團手拉手”結對共建項目,北京高品質藝術團體與高校文藝社團相對接,以豐厚藝術資源滋養校園“新綠”。
一直以來,經費緊張、場地有限、專業師資不足等因素,是制約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的主要瓶頸。記者調研發現,除了上述打破長久以來高校“單兵作戰”模式,與地方、社會協同推進學生社團發展的生動實踐外,近年來,不少學校不斷凝聚合力、創新形式,助力學生社團健康發展。
已有社團需要支持、新興社團不斷涌現,如何盡可能地傾聽他們的呼聲?福建師范大學成立了學生社團建設管理評議委員會,每學期召開1次評議會,由相關職能部門協同解決社團的急難愁盼問題。“學校還在去年上線了學生社團管理系統,一站式解決社團注冊、活動報備、年度審核等關鍵事項,大大提升了學生社團管理效能。”該校相關負責人說。
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1700平方米的文化長廊縱貫南北,將四棟教學樓“無縫”連接,為師生提供風雨無阻的便捷通道,更為學生社團提供了展示空間、活動場地。在這里,既可以看到書畫社最新作品展和零基礎篆刻的課程展示,也可以看到戲劇、舞蹈、器樂、動漫等各種形式的文化生活表達,每一個細節都充分展現著年輕人的品位與活力。楊宗銀介紹:“學校在文化長廊、學生活動中心等區域設立了30余個玻璃文化空間,每個空間按照主題入駐的方式招募學生社團,一年一期進行簽約運營,到期考核,從而實現空間使用效果最優化。”
積極喚起更多力量加入學生社團建設中,則是濰坊學院一直努力的方向。為配齊配強社團指導老師,該校按照每人每年60課時核算工作量、每人每年2000元工作補貼納入績效工資,將指導學生社團認定為學生工作經歷,這些舉措極大調動了優秀教師指導社團活動的積極性。
加強思想引導、完善管理機制
在高校學生社團蓬勃發展的態勢之下,多位受訪者指出,學生社團要想持續增強吸引力、凸顯第二課堂育人作用,還需進一步加強思想引導、完善管理機制。
“社團質量良莠不齊,每年都會收到將近十個社團的注銷申請,定位模糊、組織同質化、缺少特色活動、骨干人員更換過快導致組織癱瘓等都是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新社團,由于缺乏組織建設經驗,發展并不穩定。”北京某高校團委教師表示。還有一線教師告訴記者,隨著社團規模不斷擴大、新興社團相繼涌現,學生社團的活動經費和活動場地成為重要掣肘因素。
專家呼吁,要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工作協同,推動社團育人鏈條與“大思政課”緊密融合,借力解決師資、經費、場地問題。
浙江大學團委文宣部部長葉盛珺建議,在“大思政課”視域下,可以“思政教師+專業教師”的合作導師模式加強學生社團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目前,浙大全校學生社團指導教師共有240余名,半數為專業教師,其中43家社團實行合作導師制,上述模式在提升社團專業技能的同時確保了社團正確的發展方向。”
田貫輝認為,可拓寬經費支持路徑,鼓勵學生社團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或依托社團活動成果積極參加“挑戰杯”“創青春”等學術科技類競賽。
有專家建議,針對部分學生參與社團只為“賺學分”等功利化現象,應進一步優化社團活動評價機制。高校社團活動要有長期細致的規劃,只有既避免隨意性、盲目性,又不過度商業化,才能有效引導社團活動形成特色。
(記者 鄧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