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方子健
以新能源產業為代表的綠色產業聚鏈成勢、集群發展,“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出門進園”的綠色空間在園區越拓越寬,制造業企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持續提升……在大美上饒,制造業生產一線處處澎湃綠色動能。
近年來,我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大力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不斷匯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綠色動力。
據統計,“十四五”以來,全市規上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6.43%。2023年規上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4%,在全省排第三;今年1-7月全市規上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6%。
逐綠前行 點綠成金 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我市大力發展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鋰電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有色金屬、新型建材等傳統產業,積極布局新型儲能、生物醫藥、干細胞等未來產業,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的“含綠量”“含金量”。現已集聚了全球最大光伏組件出貨商晶科能源、國內動力電池領域的頭部企業蜂巢能源、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吉利汽車、國內干細胞研發領軍企業漢氏聯合等一大批優強企業。
今年初,晶科能源發布了首款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的光伏組件。作為全球首個加入RE100的太陽能企業,晶科能源歷來重視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目前,憑借在中國、馬來西亞、越南和美國等地的14個基地對水能、太陽能與風能的綜合利用,該公司已成為行業內率先實現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過50%的光伏企業。
從制造清潔能源到用清潔能源制造清潔能源,晶科能源完成了從綠色發展1.0到2.0的華麗升級,這是我市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能源等綠色產業加速聚集、集群發展的一個生動實例。目前,我市已形成1個千億級園區、2個千億級產業、1個千億級企業的新型工業化“千億級”發展矩陣,成功獲評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十大成效明顯市、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連續6年榮獲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先進設區市,綠色崛起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
節能降碳 循環利用 全力搶抓綠色轉型新機遇
為有序推進工業碳達峰進程,我市制定出臺了《上饒市工業領域及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鋼鐵等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了2030年前碳達峰的總體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充分運用智能制造、大數據應用等新技術,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貫穿產業鏈、供應鏈全過程,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各項任務。推進節能降碳增效,集約高效利用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上饒制造業企業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
走進國家級“綠色工廠”江西玉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廠區內樹木蔥蘢,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生產車間不見粉塵,沒有噪聲。很難想象,這是一家生產水泥的制造業企業。
該公司應用新型高能效、低氮、低阻、六級預熱預分解系統,大大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能量使用效率,打造了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水泥生產線。同時,大規模應用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558.18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688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424噸、二氧化硫約14噸、氮氧化物約12噸。
近日,在德興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江西銅都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報廢汽車拆解項目正式投入使用。在報廢汽車的材料構成中,廢鋼鐵的占比高達70%,經妥善處置后的廢鋼能再次進入循環利用軌道,成為鋼鐵企業生產的重要原料之一。該公司總經理鄭東亮表示:“目前,公司每月能拆解1000輛報廢汽車,每1000輛報廢汽車能回收鋼鐵1000余噸。”
我市大力發展“光伏+”綜合利用,構建了漁光互補電站、農光互補電站、林光互補電站、屋頂電站等多種應用場景,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能源動力。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節水工藝技術和設備,支持鼓勵企業開展節水工藝、技術改造和再生水回用改造,目前全市累計創建國家節水標桿園區1家,省級節水標桿園區3家、省級節水型企業52家。推動行業企業能效對標達標,持續提升重點用能企業能效水平,大力推進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目前培育新增1家國家級“能效領跑者”,累計獲評工信部“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企業”13家。
爭先創優 剛柔并濟 加快打造綠色制造新高地
日前,省工信廳發布了2024年度江西省綠色制造名單,我市17家企業獲評“綠色工廠”,2家開發區獲評“綠色園區”,1家企業獲評“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我市大力推進綠色品牌創建,深入推進企業綠色發展,積極推廣應用國家級、省級綠色技術,培育綠色技術創新企業,引導園區、企業開展綠色創建工作。目前,全市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6家、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6個;省級綠色園區7家、省級綠色工廠47家、省級綠色供應鏈企業3家。
今年5月,上饒市綠色制造服務行暨綠色金融助力設備更新活動舉行。活動聘請專家解讀工業設備更新及惠企政策、解析綠色金融政策,邀請金融機構宣介綠色金融產品,促進綠色制造服務機構和金融機構緊貼企業需求,創新服務模式,延伸服務鏈條,助力企業綠色轉型。
為確保綠色制造體系穩定有效運行,我市堅持剛性監管、柔性服務,持續開展工業節能監察,依托工業能耗監測平臺,聚焦重點企業,每年對“兩高”重點用能企業進行節能法律法規、強制性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同時,先后免費為50余家企業提供工業節能診斷服務,并依據診斷結果提出建設性改進建議,優化生產工藝、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推動企業合理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