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U在线,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国产 欧洲日韩亚洲

上饒新聞網

上饒新聞APP 上饒日報抖音 上饒發布 數字報刊 大美上饒
首頁 > 新聞 > 上饒新聞 > 今日要聞 > 正文

石門村回訪記

2024-10-11 15:32:39  |  來 源:上饒日報  點擊:

□ 本報記者 陳玉霞 鐘芷涵

2023年10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抵達上饒市婺源縣。在這里,總書記考察了秋口鎮王村石門自然村。

殷殷囑托,深深期許,總書記的話溫暖并激勵著上饒兒女,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

近日,記者回訪了同總書記面對面交流的部分村民,重溫令上饒人民歡欣鼓舞、心潮澎湃的歷史性瞬間,深深感受到這些干部群眾干勁飽滿和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總書記,我們向您報告——如今,村里人人都是藍冠噪鹛的“守護者”、婺源石門歷史文化的傳播者。

總書記,我們向您報告——您關心的非遺釀酒技藝迎來了“新生”,新工廠投產了,新品研發成功了,新的電商營銷渠道也建立起來了,正朝著您說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闊步前行。

總書記,我們向您報告——我們有信心保護好石門村的自然生態,把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把鄉村建設得更美麗,讓日子越過越開心、越幸福。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石門村的新故事源源不斷。

俞旺金:護鳥的新故事

【回放】

十月的石門村,天光水色的大幕下,古樹翠綠,鳥鳴啾啾。一幅山水畫,一首生態曲,一張“笑臉墻”,新農村新家園的景象躍然眼前。去年10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婺源縣秋口鎮王村石門自然村時,一路上走走停停,和村民親切交流。俞旺金說:“總書記很親和,一棵樹的生長,一只鳥的習性,他都會好奇。他詢問藍冠噪鹛的生活習性,我一一為他介紹。”

【回訪】

“總書記的車隊就是從這個入口進來,一直到竹筏碼頭停車場。首先,我們來到的是藍冠噪鹛鳥類科普館,1919年,藍冠噪鹛首次被發現后便一直銷聲匿跡。直到2000年,它們在婺源被重新發現。目前,全球種群數量僅有250余只。”沿著石門村的櫻花大道,60多歲的石門村護鳥隊隊長俞旺金正在為一批自福建而來的游客進行講解。

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石門考察之后,為一撥又一撥游客講解石門鄉土文化、藍冠噪鹛特征習性以及生態保護故事的俞旺金成了“網紅”,引起大家關注。實際上俞旺金研究藍冠噪鹛文化,其實是屬于“半路出家”。原來,俞旺金是一名退休的小學教師,2019年退休后,他來到石門村巡護發揮余熱,志愿講解,用他的所知所感向每一位游客傳遞石門村的故事與魅力。

2016年,通過鳥類專家的科普課堂,俞旺金認識了藍冠噪鹛;后一年,又通過學校組織的“大手拉小手”護鳥行動,帶著學生參與到巡護中,就此拉開了與藍冠噪鹛的深厚“情緣”。從認識鳥、了解鳥到愛上鳥,對他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從那以后,俞旺金便投入到藍冠噪鹛的生態保護工作中,漸漸地,從“退休教師”成為了“資深護鳥人”。

“巡護的目的就是保護這里的鳥,同時,也給客人進行講解,介紹藍冠噪鹛的外形、特性、生活習性等。”除了藍冠噪鹛鳥類博物館,村里還有諸多墻繪、裝飾都以藍黃相間的小鳥為主題,和街景融為一體。俞旺金說,通過講解,客人們認識了鳥,村民們也熟知了鳥,大家對藍冠噪鹛都有了新的認識,也會自發地保護起來。

往日聯結,今日更盛。一水之隔的石門和月亮灣,日常往來交流密切。

“現在,村里人人都是藍冠噪鹛的‘守護者’,村里的護鳥隊每天都會到樹林里進行巡護,我們有時還會撐著竹筏沿著河水看護。”談及生態保護,作為護鳥隊長的俞旺金信心更大了,他說,有大家一起保護,藍冠噪鹛每天都能安心地在這里繁衍生息。

鳥,成為石門好生態的“代言人”,而石門人也沒有辜負這些“藍精靈”,悉心守護著這張“生態名片”。

“一灣清水,一條古巷,一群藍冠噪鹛……總書記對石門的生態環境、村落保護、非遺傳承都很關注,看得很仔細,整個參觀足足有50分鐘。”漫步石門,俞旺金向記者回憶起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石門村的情景。從科普館、月亮灣竹筏碼頭、生態茶園到曬秋廣場、“笑臉墻”,總書記都看了一遍,對村民們居住的生活情況非常關注,還對幸福進行了全新的定義。“現在游客多的時候,每天要講解八九趟,從早上一直到天黑。雖然累點,但也值得。”俞旺金說,作為婺源石門歷史文化傳播者,看到現在村子里的游客越來越多,村里人的生活越來越紅火,自己也感到越來越開心,越來越幸福。

今年以來,石門村接待游客超過百萬人次,人多的時候一天就有上萬人。俞旺金說,總書記來考察以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石門,來到石門。而他們的到來,不僅給村莊增添了活力,也讓更多年輕人回到村里,扎堆創業。農家樂、小吃攤……更多時尚業態也隨之發展起來,村里以前只有2家民宿,到現在已經有30多家,大家的日子過得都非常充實。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人們心情愉悅,開心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的一字一句都刻在俞旺金心里,也將不斷傳遞給更多遠道而來的客人。他說,現在村民越來越開心,游人越來越多,我們更要繼續努力,不光要把藍冠噪鹛保護好,還要把石門村的故事講好;不光要把石門村打造好、發展好,還要把周邊的村莊也帶動起來,做到美美與共,共同富裕。

查永紅:老米酒迎“新生”

【回放】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越來越多鄉村文化被激活,非物質文化遺產曝光度不斷提高。去年10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婺源縣秋口鎮王村石門自然村考察時,在查記酒坊前停下了腳步,和店主查永紅親切交流,詳細了解米酒的釀造過程。“總書記非常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我把這門傳統手藝好好傳承下去,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聆聽到總書記的鼓勵,查永紅心潮澎湃,并暗暗地立下一個小目標:“把這門手藝更好地傳承下去,用傳統的好米酒去服務現代生活,要把它做成產業,去帶動鄉親們致富,利用這傳統文化去發展我們石門村的經濟,振興我們自己的家園。”

【回訪】

金秋十月,又是一年豐收季。一年過去了,查永紅的小目標進展到哪一步了?近日,記者來到石門村的查記酒坊,近距離感受查永紅的醇香好日子。

眼下,正是查永紅最忙碌的時候,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米酒預訂電話接連不斷,再過幾天,查永紅的新工廠——位于婺源工業園、年產1000噸米酒的查記酒業有限公司即將正式投產。

查永紅“村齡”兩年,是上饒市市級非遺傳承人,也是查記酒坊第十一代傳承人。近年來,藍冠噪鹛成為石門村好生態的“代言人”,越來越多的觀鳥愛好者來這里看山水,聽鳥鳴。于是,2023年初,查永紅響應非遺進景區的號召,把酒坊開到了村里,成為一名新石門村人。

看到查永紅忙里忙外,妻子徐黎英為我們倒上一杯杯名為“1011”的米酒。2023年10月11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石門自然村考察的日子。為了紀念這“特殊的一天”,查永紅把總書記曾詢問過的兩款米酒分別命名為“1011”“2023”。如今,這兩款米酒成為店里的熱銷款,幾度脫銷。由于堅持古法釀制、誠信經營,不少游客慕名前來,查記酒坊成了石門村的“網紅”打卡地。

“一看到總書記親切的笑容,心里一下就放松了。總書記詳細詢問查氏米酒的制作過程,聽到總書記問到我最熟悉的領域,我這自信心一下子就上來了。”想起和總書記交談的情景,查永紅仍處于欣喜和感動中。

“在向總書記介紹每一道工序時,我能感覺到,總書記非常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叮囑我一定要把古法米酒釀造的傳統技藝傳承好、發揚好,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這一年來,我一直牢記總書記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囑托,也取得了一點點小的進步。”查永紅告訴記者,這一年來,他參與謀劃、落實了四個小目標:8月19日,他帶頭申報的“婺源米酒”拿到了“國字號”招牌,成功申報為國家級的名優特新農產品;10月初,年產1000噸查記酒業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在堅持古法釀造的核心前提下,工廠將通過科技手段,實現生產線全自動無菌灌裝,同時模擬四季時令的溫度、濕度,讓婺源米酒實現產業化發展;今年,查記酒坊還和盒馬鮮生、阿里合作開發了新品米乳,目前已經通過市場測評,很快,這款米乳將作為爆品打造,借助頂級的電商營銷渠道,走進千家萬戶;在研發方面,查記酒坊還與江南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開展研學合作。這四個小目標的達成,讓婺源米酒實現集原料種植、營銷物流、產品研發、品牌提升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水質好,生態好,種出來的米就好,釀出的酒更醇香。”查永紅告訴記者,產業閉環形成后,將間接帶動數千名鄉親就業。“我們時刻牢記總書記囑托,把非遺釀酒的技藝傳承好,踏踏實實地把米酒產業做好,帶動鄉里鄉親共同致富,我們都很期待總書記能夠再來石門,品嘗一下我們新品米酒的味道。”

“開封了!”揭開蓋子,缸內清澈、甘冽的米酒從糯米的縫隙中汩汩流出,溢出濃郁的酒香,同時溢出的還有查永紅夫妻倆燦爛的笑容。

許美玲:村里的新老表

【回放】

天高云闊,綠草如茵,一彎如月的河流繞村而過。每年4月至7月,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藍冠噪鹛都會來到婺源縣秋口鎮石門自然村兩岸的古樹上筑巢繁衍,石門村也因藍冠噪鹛而成為網紅村。

2023年10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石門村考察時指出,優美的自然環境本身就是鄉村振興的優質資源,要找到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的有效途徑,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見、發掘、拓展石門村“美麗經濟”的巨大潛力和價值,讓“青山變現”“綠水流金”。咖啡店、釀酒坊、茶舍、非遺館、米酒咖啡、藍冠噪鹛公仔、文創雪糕……隨著“年輕老表”的回歸,面積僅約2平方公里的石門村,新產業新業態相繼涌現,不少創業村民化身“多面手”,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徐美玲就是其中一個。

【回訪】

深秋時節,石門村茶園依舊碧綠,清澈的河水從灰瓦白墻的徽派民居旁流過,沿著櫻花大道從藍冠噪鹛鳥類博物館前往竹筏碼頭停車場,短短幾百米的距離,聚集了三十余家民宿。如果游客叫本地人推薦一家民宿,許美玲的花嶼歸宿大多在推薦名單之列。

“她家的民宿上得了檔次,是年輕人喜歡的風格。”秋口鎮宣傳員汪潔敏說。

上饒人說話偏吳儂軟語,許美玲則是快人快語,字少、句短、效率高。用汪潔敏的話說,許美玲辦事很干脆,利落,不拖沓。在給游客辦理入住的間隙,許美玲客串導游,給他們敲定好游覽的路線。由于自家的10間客房已預訂滿,在此期間,她還見縫插針地幫另一撥游客預約了隔壁民宿的客房。

在石門村,許美玲不是第一個開民宿的,卻是第一個把自己家“砸”了來建民宿的,更何況這還是她的婚房。

大學畢業后,許美玲和愛人一直在婺源縣城工作。結婚后,夫妻倆的婚房就建在石門村的櫻花大道旁,也是旅游研學隊伍的必經之地。近年來,石門村因保護藍冠噪鹛走紅,每年引來不少觀鳥愛好者,加上離世界級“網紅”景點婺源篁嶺村僅半小時車程,石門村的人氣逐漸旺了起來。看著村莊里游客越來越多,村口停車場里的外地車牌越來越常見,彼時在縣城開西餐廳的許美玲萌生了回鄉開民宿的想法。

去年10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石門村考察,在曬秋廣場上,總書記的一句話,讓許美玲心潮澎湃——希望你們保護好自然生態,把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堅持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把鄉村建設得更美麗,讓日子越過越開心、越幸福。

良禽擇木而棲,藍冠噪鹛選擇了山好水好的石門村。許美玲也選擇回到石門村,開啟她的創業第二春。

說干就干。去年10月中旬,許美玲下定決心返鄉創業,同年10月底,她便敲定好方案,開始動工——把婚房推倒重來,改造成民宿,再在院里建個咖啡吧。

很快,許美玲遇到了第一道坎。

就著自建房重新裝修就可以了,為什么要“開膛破肚”推倒重來呢?得知許美玲要大動干戈搞民宿,婆婆想不通,更是舍不得:“婚房2014年新建的,裝修都還沒過時,就這樣敲掉多可惜,為了改造還得花大價錢……”

“要做就認真做,馬馬虎虎隨便弄弄還不如不做。以后我們村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把民宿做高檔一點,不虧!”許美玲對婆婆說。

好不容易說通了婆婆,許美玲又遇到第二個坎——預算超標。

“當初計劃投資150萬元,裝修10間高品質客房,其中50萬還是貸款,真正裝修的時候總想著不能降低標準,又頂著壓力追加投資到180萬元。”許美玲說。

事實證明,許美玲沒有看走眼。一年前,村里才有幾家自建房改造的民宿,如今,大大小小的民宿已有三十余家。花嶼歸宿自今年“五一”正式開業,便成為石門村的民宿標桿,自中秋到國慶假期,客房基本訂滿。憑著做事高標準的那股心氣,許美玲還從上海聘請專業咖啡師,在院子里布置咖啡吧,讓整個民宿既有當下最為時尚的自然風,又融入新潮的氛圍。

“決定好就干,不糾結。”當記者問起為什么敢把全部身家投入做民宿,許美玲的語調漸漸升高:“最重要的是,我有信心!信心來源于總書記為我們鄉村振興發展寫好了提綱、指明了方向、設計好了未來——優美的自然環境本身就是鄉村振興的優質資源。我們要保護好自然生態,把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把鄉村建設得更美麗,讓日子越過越開心、越幸福。”

每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