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信區清水鄉墩底村數百畝的稻浪隨風起伏,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記者 程希雪 攝
墩底村村民看著豐產的毛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記者 程希雪 攝
手捧沉甸甸的馬家柚,秦峰鄉村民喜笑顏開。記者 程希雪 攝
煌固鎮丁宅村村民在采摘茶籽。記者 蔣學華 攝
墩底村村民在收割稻谷。記者 程希雪 攝
信州區秦峰鄉還農科普基地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豐收的紅薯。記者 程希雪 攝
婺源縣秋口鎮石門村老農在門前空地上晾曬稻谷。記者 戴越 攝
信州區秦峰鄉占村村的村民在挖紅芽芋。記者 程希雪 攝
金秋時節,上饒大地處處都在忙碌,無邊的田野、穿梭的農機、金黃的果實,共同繪就一幅壯美的豐收畫卷。
在廣信區清水鄉墩底村,金色的稻田彌漫著陣陣稻香。連日來,村民們趁著晴好天氣搶收稻谷,大型收割機來回穿梭,一派繁忙。68歲的胡昌明站在自家稻田邊,望著現代化的收割機在稻田里穿梭,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告訴記者,今年他種了7畝稻谷,由于天氣適宜,灌漿充分,所以稻谷顆粒飽滿,每畝產量比去年增加了兩三百斤,預計稻谷收入可達8000元。“家里兩畝稻谷就夠吃了,其余的都可以賣掉,今年的收成真是太好了!”胡昌明高興地說。
不遠處,63歲的徐炳明正在收割稻谷。他家今年種了30畝稻谷,主要用于制作谷酒。他告訴記者,30畝稻谷可以釀酒約5000斤,每斤谷酒的市場價是10元,預計收入可達50000元。
信州區秦峰鄉占村村同樣是一片豐收的喜悅景象。農民們有的在挖紅薯,有的在挖紅芽芋,人人忙得不亦樂乎。占村村還農科普基地負責人劉麗霞告訴記者,前些年她租了幾百畝山地,作為學生研學的場所。現在是紅薯和玉米收割的季節,每逢周末,總有學生來這里研學,或是挖紅薯,或是采摘玉米。這些活動既讓學生鍛煉了身體,又讓他們學到了實用的知識。劉麗霞特意挖了幾株紅薯,展示給記者看。這些紅薯圓潤飽滿、色澤誘人,每株產量大約7斤重。她笑著說:“今年的紅薯長勢特別好,都是農家肥栽培的,學生們研學后帶回家食用,都說既美味又健康。”
79歲的村民黃良水正和妻子一起收割紅芽芋,兩人身體硬朗,精神矍鑠。他們種了稻谷、紅芽芋、毛豆等10多種農作物,自家吃不完的,就拿到集市上賣。一年下來,可以賺兩三萬元。“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還不錯,能種點地,賺點錢,心里也踏實。”
(記者 蔣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