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戚虹鴻
金秋時節,碧水青山環抱中的婺源秋口鎮風光旖旎。
近年來,婺源縣秋口鎮黨委以“讓黨放心”為目標,以“讓人民滿意”為標準,在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為民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讓當地群眾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
今年10月,秋口鎮黨委獲評第七屆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黨建引領 搭建干群“連心橋”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婺源縣秋口鎮黨委堅持從黨建抓起、從小事做起,將鎮村干部的作風轉變作為獲取群眾信任的“切入點”,持續深化干部教育管理和作風建設,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搭建黨群干群溝通交流平臺,合力推進鄉村振興。
針對鎮內發展全域旅游、生態旅游的特點,該鎮黨委靈活設置了“護水護綠”“野外防火”等功能型黨小組,創設了“古樹保護崗”“護鳥護綠崗”等黨員服務“微崗位”,建強鄉村振興戰斗堡壘,發揮黨員模范作用,把黨員的崗位設在“每一條街巷、每一棵古樹、每一段河流”上,形成了黨員帶頭履責、群眾自發維護的生態保護網。
為更好地發展特色產業,秋口鎮推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導村集體立足文旅產業、茶產業等生態產業,采取獨資、控股、合作社等多種經營模式強村富民,黨員干部幫助創業戶解決茶葉采摘、場地、技術支持等難題,帶動全鎮形成了茶產業、生態旅游業等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群眾收入顯著增加。
“群眾的事都是大事。”這是婺源縣秋口鎮黨委書記吳錦壽常掛嘴邊的話。“我們要想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就要時刻記掛著群眾,把群眾的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
在秋口鎮,一樁樁的“小事”“實事”讓群眾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有了滿滿的信任感,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打下了良好的干群關系基礎。
因地制宜 唱響綠色“致富經”
綠水潺潺,青山環繞,粉墻黛瓦,飛檐斗角……恬靜美好的徽派畫卷讓人眼前一亮。秋口鎮徽派文化源遠流長,明清古建保存完整,自然風光旖旎秀麗,擁有中國森林氧吧——饒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朱太塢瀑布群、兵營林等生態景觀。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是秋口鎮鄉村振興路上的底氣。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秋口鎮黨委因地制宜,堅持綠色發展,為轄區16個村居明晰發展定位和思路,編制出“一村一品”鄉村振興規劃。堅持“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持續開展“強村富民”幫促行動,打造了以石門村、秋溪村為代表的一批鄉村振興“明星村”。
秋溪村探索茶旅融合發展新模式,不僅做大做強茶產業,還打造出一條研學旅游精品線路。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0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25萬元。當地百姓過上了“家家有茶園、戶戶有增收”的夢想生活。
石門村憑借饒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和藍冠噪鹛獨特的生態資源,打造了藍冠噪鹛科普館、濕地公園研學基地、櫻花休閑步道等一批旅游景觀,村民在家門口辦起了農家樂,賣起了土特產,端起“金飯碗”,吃上“生態飯”。“好風景帶來了好前景。”石門村村民俞志金自豪地說。
在秋口鎮,16個村居“百花齊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年均達25萬元,實現了產業興、百姓富、集體強的愿景,該鎮成功入選“江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
保障民生 提高群眾“點贊率”
“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的答卷書寫在大地上,更書寫在人民群眾的心坎里。
秋口鎮黨委這支特別能戰斗的公務員隊伍始終恪守以民為本的理念,著力為人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贏得了群眾的紛紛“點贊”。
秋口村村民吳兆元和妻子均有殘疾,在秋口鎮上靠修車攤維持生計,但風吹日曬、攤位也不固定,很不方便。秋口鎮黨委在走村入戶察民情訪民意的過程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聯系相關部門,在秋口鎮街邊的停車場建起扶貧車間,把吳兆元的修車店安置在扶貧車間里。
這是婺源縣秋口鎮黨委開展“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行動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來,秋口鎮創新打造“幸福來串門”基層治理品牌,發動黨員干部入戶開展民情摸排、政策宣傳、農業技術和產業發展宣講指導等。同時,開通“碼上辦”特色服務通道,群眾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足不出戶”反映問題、辦理業務。2023年,該鎮發動黨員干部開展進村入戶8700余次,通過“碼上辦”收集問題176個,為群眾解決各類事件4763件,群眾滿意率達100%。
此外,該鎮黨委扎實做好各項民生保障工作,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近兩年來,累計投入資金7500余萬元,完成各類民生項目109個,鎮村面貌煥然一新;開展送醫下鄉、送教上門等暖心民生服務,發放各類補助資金46.6189萬元。
“被評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是對我們鎮黨委工作的鼓勵和肯定,我們將以此次獲得的榮譽為新起點,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整治和產業發展,暢通‘兩山’轉化通道,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開心,越過越幸福。”吳錦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