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公共場所及新建小區的居民家中,都安裝了緊急呼叫按鈕。這些按鈕雖然平時并不起眼,但在關鍵時刻能救命。然而最近央廣網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有的緊急呼叫按鈕并不好用,甚至淪為了擺設,居民擔心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恐怕會求助無門。
“救命按鈕”按完毫無反應,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如果弄清楚各種緊急呼叫按鈕背后的門道,就會明白出現這種情況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為這些緊急呼叫按鈕,并不是像110等號碼一樣,能直接聯系上相應的公共部門;這些按鈕通常只是接通相關場所的物業管理部門,如果這些部門不能做到有人隨時在崗待命,那按鈕就只能成為一種擺設。
比如,記者走訪發現出問題概率較高的地方,有的是公園里的廁所,有的是老舊小區的電梯,而像寫字樓里的緊急按鈕,往往都不太容易失靈。從中不難發現,緊急呼叫按鈕管用與否,更多時候不是硬件問題,而是有沒有專人來對接。寫字樓通常物業管理較為規范,所以電梯等位置的緊急按鈕一旦響起,就會有人隨時跟進。而像老舊小區,連物業都沒有,有的緊急按鈕是接到電梯企業,這些企業可能距小區比較遠,當然就不可能做到及時響應。
緊急呼叫按鈕存在,就說明這些場合有發生危險的概率,這是給民眾提供一個求救的渠道。這個渠道如果不通暢,則非但起不到及時救命的作用,還可能因為耽誤寶貴時間,而起到相反效果。所以,有必要對不同場合的緊急呼叫按鈕,做一次全面的“體檢”,并針對不同的問題,拿出妥善的改進方案。
像公園廁所這樣的場合,如果確實不能做到隨時有人響應呼叫,不如干脆取消。在醒目的位置,提醒民眾如果遇到困難,可以第一時間撥打110、119等電話求援。或者,不同地方的公園也可以評估過去廁所中出現危險的概率和類型,看是否有必要將緊急按鈕直接接通比如110之類的緊急求助電話。在老年人比較集中的公園,或許可以避免老人因不太會使用電話或不熟悉號碼而導致求救不及時。
至于老舊小區的電梯,更需要來一次徹底的梳理。老舊小區通常意味著電梯年頭也比較長,本來就容易出故障,而小區缺乏專業的物業,可能讓風險和危害放大。雖然有些老舊小區的電梯急救電話被接到了電梯企業,但是一個企業未必能夠顧得上眾多小區,再加上責任分配不夠明確,這都增加了現實的隱患。這些老舊小區應當讓所在社區還是街道,來承擔起第一道責任,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給出一個妥善的辦法。
不同地方的緊急按鈕失靈,背后的問題可能不一樣,可是帶給民眾的安全隱患是一樣的。相關部門需要正視這些隱患,確保每一個“救命按鈕”都能真的救命。(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