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蔡霞報道:“我申請了上饒銀行‘民信貸’,本以為辦理業務會很麻煩,沒想到辦起來很快,2個工作日20萬元貸款資金就發放到位。”在余干縣黃金埠鎮開便利超市的許先生告訴記者,近期在他急需資金對超市進行裝修改造時,上饒銀行工作人員送“貸”上門,高效辦貸,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據悉,“民信貸”是市場監督管理局與上饒銀行攜手合作推出的普惠貸款產品。近年來,為促進個體工商戶和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我市以信用提升三年行動為契機,以經營主體孵化培育為核心,深挖信用數據價值,探索“信用+信貸”新模式,搭建“政府-銀行-個體工商戶及中小微企業”對接平臺,通過信用賦能,為全市個體工商戶提供純信用、無抵押的貸款服務,讓信用真正成為通行證、金招牌,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我市在全省率先構建了經營主體信用監管數據管理機制,歸集整合了33個部門、69項關鍵數據,嚴格執行數據質量標準,夯實數據基礎,助力信用體系建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信用監管科相關負責人介紹,“信用+信貸”機制免去了實物抵押,依托大數據算法,將企業基礎信息、經營狀況、監管執法等多維度數據進行融合,為經營主體精準繪制信用畫像,構建信貸風險防控體系,通過數據共享與信用平臺,能夠實現對企業信用的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提前發現并化解潛在風險。同時也為經營主體構建了獨一無二的信用檔案,打造了一個“無形資產”。
在辦事流程方面,“信用+信貸”機制大幅簡化,從原來的10多項繁瑣手續精簡為3項純信用貸款手續;放貸時間也大幅縮短,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至3日內。同時,這一機制聚焦服務上饒本地特色產業,授信對象涵蓋酒店民宿業、種植養殖業、超市批發業等業態,開發了適合經營主體發展需求的“民信貸”“饒商貸”“饒信貸”“漁民貸”等系列守信激勵信貸產品,產品更具特色化。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還積極探索以質量基礎作為授信參考依據的質量金融產品企業融資新模式,聯合上饒銀行為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定制了“饒質信”純信用金融產品,將“信用+信貸”模式逐步拓展到中小微企業。截至目前,已收錄“質量融資增信”對象1665個。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加強與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等部門的有效溝通與合作,強化政策配合和信息共享,不斷提升‘質量融資增信’服務可得性和便利性,更好地服務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建圈強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信用監管科相關負責人表示。